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①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②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③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
④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⑤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袀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⑥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表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你、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凡人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⑦第三,美的东西_____是漫无边际的,_____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⑧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等同于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⑨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在第⑦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第③段中提到苏格拉底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 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
C. 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D. 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
【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
【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本文选自《庄子·_________篇》
【2】解释加点字
秋水时至(____________)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
乃知尔丑(____________)人卒九州(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4】试分析本文的说理特色。
3、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
(3)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 ,水波不兴。
(5)观水有术,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7)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中吕)________·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①。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释)①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这首曲的曲牌是( )
A. 天净沙 B. 寿阳曲 C. 山坡羊 D. 卖花声
【2】对这首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用四面楚歌、火烧赤壁、投笔从戎三个典故,寄寓了作者对时事的看法。
B. 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发无限感慨。
C. 这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民生疾苦之感叹,给予劳苦大众深切的同情。
D. 整首曲子典雅工巧,含蓄隽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感慨中。
【3】从语言特色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5、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亲带儿子爬山,到达山顶后,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儿子说:“既然这样,还爬上来做什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 下列两组加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其为惑也...
- 某城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交友活动,...
-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
- 对这《马嵬(其二)》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
- 鲁迅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
- 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 本文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
- 杜甫,字_____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设新农村是一...
-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______,是他生前多...
- 下列各组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
-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
- 凡六百一十六言()A.气度不凡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六部...
- 《祝福》中描写人物得的主要手法是______、__...
- 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其中一段文字,...
-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怎样表现长恨的主题?
- 孟子认为,要想成就王道的基业,必须从______和...
- 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借助中国网络电...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在...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吮(...
- 山西怀仁县一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五)
- 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月份)
- 江西省赣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四川省遂宁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高二期半期考语文试...
- 广西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联考高考...
- 宁夏中卫一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山东桓台二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
- 河北省香河县三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谈中...
- 浙江省温州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月份)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琵琶...
- 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山西榆社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四川省广元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
-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语文五月模考试卷
- 山东济南一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
- 广东省肇庆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广东省湛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福建德化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月)语文试卷...
-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
- 天津静海县一中高二月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