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蕴藏着博大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在当今如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文化发展要求,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元素融合再炼,创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给社会带来了产品,给受众带来了_______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遇,会碰撞出崭新文化产品,给受众带来_____的文化体验。以新创意和新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与当代审美观、价值观相结合,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新型文化产品。( ),而是依托传统文化要素,以现代意识烛照传统、熔铸新思,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备受国际艺术界瞩目的艺术家蔡国强的装置艺术作品《草船借箭》便是“中国资源的借取与活用”。“草船借箭”这一出自《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已经被从古到今多种艺术形式演绎。蔡国强以其新形式新创造使这个故事再次引起关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有着_______的人物形象和动人情节,有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需要当代人加以利用,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
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通过新鲜有趣的形式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获得似乎_____的体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盛况空前 耳目一新 不计其数 感同身受
B.前所未有 耳目一新 不计其数 身临其境
C.盛况空前 焕然一新 浩如烟海 身临其境
D.前所未有 焕然一新 浩如烟海 感同身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的结合不是简单重复再现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的结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C.高水平文化产品的创造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D.高水平文化产品的创造不是简单重复再现传统文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草船借箭”这一《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章节,已经被从古到今多种艺术形式演绎。
B.“草船借箭”这一出自《三国演义》的精彩情节,从古到今已经被多种艺术形式演绎。
C.“草船借箭”这一出自《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从古到今已经被多种艺术形式演绎。
D.“草船借箭”这一《三国演义》中的精彩典故,从古到今以来已被多种艺术形式演绎。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方式,这种批评方式是中国特有的。那些看似随意、非理性的评点,其实是非常厉害的,往往一两个字、一个短语,就能直抵文本的要害和关键。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点,脂砚斋对《石头记》的评点,都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佳话。
评点是直觉主义哲学的产物。随着理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张扬,“直觉”成了一个贬义词,并被放逐。其实,直觉是一种逼近事物内部的极其锐利的武器。混沌的世界,为云雾与烟霭所包裹,一时使我们无法识得。理性的逼近,仿佛一支大军来到了森严坚固的城下,却常常是久攻不下。而此时,直觉犹如一道耀眼的电光,瞬间照亮城池,并有可能刹那间击开城门,使我们能够长驱直入。人类今天对世界已经取得的初步认识,无一不归功于理性和直觉两支大军的联手作战。
评点讲求的就是对作品的直觉。阅读如流水一般向前流淌着,突然地遇到了一块暗礁,随即,激起了一团水花。于是,就有一阵兴奋,一阵惊喜,而在兴奋与惊喜的同时,就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作品是一颗无隙的核,直觉就有这个能力,它在你不防备的时候,突然地魔术般地就将这颗核打开了。完全将希望寄托于理性带你进入文学作品,大概是偏颇的。文学本身,就带有浓重的直觉色彩,而对它的批评,却要一味理性,就未必是科学的了。
评点是非常个人化的。评点人在评点作品时,是要将自己带入的。那时,文学就是一个世界,而他就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分子,而不是旁观者。那里头的喜怒哀乐,绝不仅仅是他的研究对象,他要与那里头的人物,一起来经受这些情感的消消长长。而理性的批评,是见不到批评者本人的。他的冷峻、客观,使他一直站在作品的大门之外。他的窥视固然能得到一个融入其中的人所无法得到的信息,但他也一样失去了只有融入其中的人才可得到的更为重要的信息。评点将个人体悟看成了最有效的解读作品的途径。此时,评点者竭力维护着自己的艺术感觉而不被理念所劫持,他要最大限度地与作品保持一种亲近、一种触手可摸的距离。
与理性批评相比,评点固然缺少系统与完整性,看上去显得有点支离破碎,但它同时也避免了理性批评因框架的设定而不得不舍弃一些重要因素的弊端。虽然散漫了一些,但它却将它所看到的各个闪光点自由灵活地呈现了出来。从篇幅和文字上讲,由于它是以“点击”为主,并不做铺陈与演绎,也节俭实用了许多。
(摘选自曹文轩《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有一种看似随意、非理性的评点,它常能逼近作品最关紧要的内容。
B.直觉主义和理性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武器,面对强敌,它们都能够各自为战、克敌制胜。
C.评点的独特魅力在于凭借直觉就可以带领着读者进人文学作品,让理性批评相形见绌。
D.评点可以把作品、作者与评点者最密切地联系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批评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直觉评点时,始终与理性批评相伴相随,凸显其各自的优长,利于启迪思维。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从评点人的动机、立场、途径等方面把论证推向深入,颇具辩证意味。
C.文章在论述评点的直觉性特点时,运用比喻使深刻、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认可理性批评所追求的系统与完整性,理性窥视也能得到评点人才能得到的信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体现出传统的文学批评讲求形神兼备以神为要的审美主张。
B.兴盛于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造成一种特殊的阅读经验,对今天语文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C.中国传统的评点方法追求直觉体会,讲究细读细研作品,以精练求深广,于一瞬求永恒。
D.“直觉”被放逐,主要是因为传统的评点支离破碎,缺少系统性与完整性,显得不够科学。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洙、字臣源,广陵人。羁丱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都都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寻干当三班院。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
B.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
C.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
D.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加冠礼,表示成人。届时男子要取字,以便别人称呼。
B.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录。唐宋时期有关命令、法度、赏罚、任免等内容都要按日记载。
C.中使是宫中派出的使者,多为宦官,所到之处能颁布皇帝旨意或代表皇帝安抚慰问。
D.赙是指赠助别人办理丧事的钱财,文本中指的是宋神宗赏赐给孙家治丧的五十万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洙年少能文,论事明切。他入仕时还没有到成人年龄,包拯、欧阳修等人主持应制考试;他上策论批评时政,颇中要害,被当时名臣韩琦称为当代贾谊。
B.孙洙广开言路,监督时政。他主张增加谏官,在不能谏言时,他选择了出京做地方官。他对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劳民伤财举措非常不满,多次上书呼吁停止。
C.孙洙处事认真,积极建言。他认为百官迁升诏书千篇一律的词句虽然简捷方便,但因不符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所以大家对皇帝的旨意也不能畅所欲言。
D.孙洙谙熟典制,善于为文。他奉命撰写的灵津庙碑文,得到了皇帝的称赞。他谈论古往今来之事、条理分明,出口成章,语言典雅,从来没说过鄙俗的话。
【4】将下面文言文选段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③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雕刻为喻,正面说明学习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成就。
(2)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上而下,描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渲染秋江的景物特点。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赞颂宋武帝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势。“ ___________”一句,指出宋文帝草率用兵造成的狼狈后果。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①,有感而赋(其二)
文天祥
落落南冠②自结缨③,桁杨④卧起影纵横。坐移白日知何世,梦断青灯问几更?
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黄粱得失俱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
(注)①狴犴(bì’àn):指监狱。②南冠:与“楚囚”意同,指囚犯。③结缨:系好帽带,表示从容就死。④桁(háng)杨:用于颈部、手脚的木制刑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了两个典故,“南冠”自指,“结缨”自励,见出诗人意志的坚定。
B.“影纵横”,写诗人狱中戴着刑具坐卧的情景,表现出苦涩的狱中处境。
C.“坐移白日”“梦断青灯”,写昼观日影、夜不知时的孤寂,凄婉而悲凉。
D.“黄粱得失俱成幻”一句,直斥元朝统治者的美梦不能成真,慷慨激昂。
【2】本诗五、六句与《过零丁洋》的第二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较,在抒发情感和表达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6、
下面是某刊物编辑写给某作者的信中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先生寄上的大作,我已收到并拜读。文章写得挺不错,观点新颖,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稿中有几处愚以为不妥,我斗胆做了斧正。兹将修改后的文稿寄到您的府上,请先生审阅。如无异议,本刊将予采用。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6年11月30日,第十次“文代会”(文联)、第九次“作代会”(作协)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振聋发聩。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下列诗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千载谁...
- 孟子认为,要想成就王道的基业,必须从______和...
- 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隐蔽漫游兴高...
-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
- 北极熊常常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
- 作者在《秋兴八首》其一中描绘了______的景色,...
- 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了____...
-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邻国之...
- (2015江苏)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
-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物理学家,纽...
- 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是______,_...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题李凝幽居(贾岛...
- 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在...
- (2015·湖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罗丹的雕刻熊秉明雕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
- 律诗分______言和______言,总共有___...
- 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
- 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
- 李商隐的诗两首《马嵬(其二)》一诗描写的是唐朝黄帝...
- 下列几句分别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小说《老人与海》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______,...
-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
- 《蜀道难》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
-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
-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_____...
- 读《动物游戏之谜》,作者在文中运用了______、...
-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月...
- 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山东省日照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山西怀仁县一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三诊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宇...
- 人教版高二必修第单元第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
- 四川成都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二月月考语文试...
- 甘肃省兰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四川省广元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 四川省凉山州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
- 安徽省淮北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湖南衡阳八中高二实验班暑期联考一语文试卷...
- 四川省乐山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
- 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广西柳州高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月份)
-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波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
-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浙江省温州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月份)
- 山西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师...
- 广东省茂名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