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 的政治家单元测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沿用或完善的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均田制

③租庸调制

④科举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但他以恢复明朝为旗帜,其实恢复明朝在大陆的统治已不可能,只是在这个名义下走向了封建割据的道路,日益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他的儿子郑经接替执政以后,又进一步铲除了荷兰在台湾的残余势力,并在台湾展开了经济及文化建设。经过郑氏二十多年的经营之后,台湾由原来人烟稀少的荒域,变作“地方千余里,户口数十万”的富庶之区。因此,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郑经乘吴三桂等三藩变作之际,统兵进犯大陆,对清朝发动子大规模的战争,兵连七年不解,为了争取地盘,又和福建的耿精忠发生混战,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占领区内横征暴敛,引起了极大的骚扰。所以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因此种种,康熙帝统一台湾,在当时实属必要。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成熟了。这年台湾又发生内哄,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长子被杀,幼子郑克爽立。郑克爽时年十二岁,大权尽操于冯锡范与刘国轩之手。康熙帝遂欲趁此时机,解决台湾问题,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决计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攻打澎湖,一战而克,大获全胜。郑军二万士卒、百只战舰全部被击溃,守将刘国轩遁归台湾。澎湖一破,台湾震慑。郑克爽、冯锡范、刘国轩等见大势已去,人心瓦解,台湾不能固守,即表示愿降。施琅入台受降,郑克爽乃率众剃发,登岸归顺。

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极为重大。

——引自《Tom资料库·康熙皇帝收台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评价郑氏在台湾的活动。

(2)根据材料,归纳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简答题 (共1题,共5分)

3、

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晖。康乾盛世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之上的?18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发生了怎样变化?结果如何?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7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非选择题(1道)
简答题(1道)
难度分析